


咸安末伊山古坟群是以1964年的行政区域为准,分为道项里古坟群(史迹第84号)和末山里古坟群(史迹第85号)来进行管理,基于发掘调查结果,由同一时代和性质的坟墓组成的古坟群,2011年7月28日合并后,被重新指定为史迹第515号。被指定为史迹的土地编号为道项里484号等562块土地,面积为525,221㎡,是规模最大的伽倻时代古坟遗址。
截至2013年10月,末伊山所有的土地78%国有、22%私有,文化遗产厅指定咸安郡作为管理者。咸安郡对古坟进行编号管理的伽倻时代封土坟共有37座,从最北边的1号坟开始向南按照主山脊-支山脊的顺序依次编号,最南边的古坟为37号坟。但是据1991年国立昌原大学博物馆的精密地标调查结果显示,包括现有的37座古坟在内,共发现了113座封土坟,而且从期间的发掘调查结果来看,有的封土坟的封土被削平,失去了原貌,如果全部包括在内的话,估计伽倻时代的古坟要超过1,000座。
末伊山的封土坟集中建于阿罗伽倻发展鼎盛的5世纪后半期至6世纪初期,其分布情况为大型封土坟位于南北走向的主山脊和西侧平缓的支山脊顶部,四面分散着中小型古坟。此外,末伊山北侧一带还密集分布着阿罗伽倻的前身,即三韩时代安邪国的木棺墓和木椁墓。由此可见,末伊山古坟群是从公元前后到阿罗伽倻灭亡的约550年间,累代建造的古坟。
末伊山古坟群共出土了7,961件文物,其中包括2,010件土器、2,479件铁器、3,381件首饰及91件其他的文物。充分展现了阿罗伽倻独立形成与发展的灿烂文化,同时反映了阿罗伽倻作为古代韩半岛南部的一员,与周边国家之间的交流、矛盾和征服关系,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末伊山古坟群出土的土器主要有桶形高杯、火花纹高杯、耳附杯、花纹盖、各种坛子及器台等,均为4~5世纪阿罗伽倻样式的特有土器。而阿罗伽倻不愧为“铁王国”,出土的铁器均为高水平铁器,其中包括圆环大刀、铁矛、箭镞等武器及头盔、板甲、鳞甲等护具,马头盔、马铠甲、马嚼、马鞍等马具以及带有鸟形装饰的有刺利器等。尤其是仅在大型封坟中随葬的铁块展现了阿罗伽倻凭借丰富的铁资源发展成为古代国家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各种杏叶鞯或云珠等还添加了金和银的装饰要素,由此可见统治阶级的华丽生活。此外可以推测出阿罗伽倻有着活跃的对外交流,通过象征阿罗伽倻的火花纹土器可以窥见号称“铁王国”的阿罗伽倻优秀的文化背景。
咸安博物馆坐落在末伊山的第三和第四支山脊一带,它作为咸安郡的代表性文化设施,与古坟群的景观相映成趣,通过展示阿罗伽倻的历史与文化,进一步提高末伊山古坟群的价值。
(资料来源:咸安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纪念特别展图录)
- 位置
-
- 庆尚南道咸安郡伽倻邑道项里583-2